普门品感应网

佛教的护生观

佛教的护生观  问: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而通向二十一世纪人类都能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环保课题。  净空法师答:这课题已经走出宗教了,但是还需要...
佛教的护生观

佛教的仪式_3

改恶修善是佛教根本教义。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人生是由久远生死相继而来,今后还须经无数生的修行,以至于成佛;其间最主要的是消除以往无量劫中所造的罪恶,发愿今后精进修行,永...
佛教的仪式_3

佛教正见构建和谐世界的作用

问题的提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个主题的设定很有创意,笔者体会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凸显出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和谐世界要...
佛教正见构建和谐世界的作用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二章)3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二章)3  林世敏居士著  第八 佛法是入世的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rs...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二章)3

佛教有犯太岁的说法吗?怎样化

佛教有犯太岁的说法吗?怎样化解?佛教有犯太岁这一说吗?  佛教没有。佛教的说法就是业力这两个字。对于世界、个人命运的所有看法,就是业力所造成的;一切的困厄、障碍,也都是...
佛教有犯太岁的说法吗?怎样化

佛教的日常修持法门知多少

图为:演老师2010年在上海龙华寺参学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
佛教的日常修持法门知多少

佛教日常生活的礼节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
佛教日常生活的礼节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贪欲是生死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贪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西方心理学的欲望一词,直接来自拉丁语appetite,“指一种渴望。心理学中的大多用法承...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贪欲是生死

佛教教育的价值取向

刚过去的三十年呢,我个人认为,整个社会型态的发展,超过了过去五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总和。换句话说,过去佛教形态的发展可以重复,那是因为农业社会,大家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
佛教教育的价值取向

佛教的财富观_1

  一、叙起  我们信佛学佛,是要依法而行。如人间的财富问题,佛法怎样指示我们,也是佛弟子迫切需要知道的。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国...
佛教的财富观_1
  • 首页
  • 429
  • 430
  • 431
  • 432
  • 433
  • 434
  • 435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