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在清明节能做什么? 清明将至,不少佛友询问: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的祭奠过世的亲人。一位佛友询问:“清明节快要到了,我没时间回家,想给在家因车祸去世的父亲做一个祭拜,怎
么做才好?我在北京呢。早上我哥哥说,让我烧香,怎么烧?什么仪式?能说说吗?”前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也电话采访了我,问了一些关于清明如何祭奠的问题。可见大家对清明这个节日还是很在意的。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民间俗语。在古代,清明并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古代足球)、打马球、插柳(就是现在的植树)等户外活动。“清明扫墓”只是清明节的一项活动,不是全部的内容。 佛教里没有清明这个节日,因此佛教经卷中也没有关于“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祭奠过世亲人”的记载。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做清明来过。因为我们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跟亡者的关系并不大。 所以清明节是否去扫墓,如何扫墓,是按照风俗习惯做好,还是“自主创新”(如现在的网上祭奠)追赶时尚好,那些都是一个心意。如果亡者有知,不管此时他流落到哪一道,他也一定会感应到。 但是,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的功德为亡者做回向。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的好,甚至有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这岂不是比扫墓、鲜花、上供、焚香更能利益亡者吗?(参阅超度亡者与利益亡者的区别在哪里?) 佛教中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这就是目犍连救母,这个故事因为讲的是孝道,所以被中国很多地方戏剧搬上舞台。“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处事都有非常不好的举止,他非常担心,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目犍连急于想知道他的母亲生在何处,于是进入定中看到一处很恐怖的地方,原来那里就是地狱。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