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理论生活化
有一部分初修行的人认为,习禅一定是在深山古洞中,两腿一盘,双目紧闭,不吃人间烟火,不问世间世事,与生活分离,与大众隔绝,是为修禅。殊不知真正的禅修是不离见闻觉知的一切日...佛寺清凉
佛鼓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傅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了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佛学常见辞汇(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假色】 无表色的别名。在色法之中,...佛教净土思想与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规划、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佛教中的大修行者能代我们消业
佛教中的大修行者能代我们消业吗? 是的,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比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拷问毒打,遍体鳞伤,几乎致死,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佛教与环境保护
古人说:;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土佛教一直以来,就与名山胜景联系在一起,人们往往把绿荫环绕、清净庄严的寺院当作人间一方净土。佛教自古以来就有亲近自然、注重生...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一般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族群而独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教的生活形态,虽与世俗人有所不同,或速离喧闹,同居静处,过着少欲知足的生活。或说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但只要是生存在这世...佛教制度和生活的中国化
佛教在印度享有崇高的地位。佛教僧侣或依寺院或游化托钵,遵循戒律,规范修持和弘法传教。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僧尼虽然基本遵守印度佛教的戒律和教仪,但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若...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在座的诸位菩萨们纵然不全是佛教徒,也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才会来参加这个佛学讲座,非常祝福诸位要学佛陀的慈悲。佛法的最根本--慈悲,就是要拔人的...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