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业力论
【编者按】 张澄基(1920~1988)居士,原籍湖北安陆县。15岁学佛,16岁在江西庐山闭关,17岁起研习藏传密教,历时8年。1948年由印度赴美国定居,先后在美国纽约、宾州等地大学任教。张居士...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的需求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人的需求...佛教的三重社会责任
依人间佛教的精神,佛教、佛教徒应尽的社会责任,大略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应尽好普通人应尽的家庭、社会责任。这是每个佛教徒应尽的最起码责任。在家佛徒应努力学习、工作...佛教相信灵魂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佛教的袈裟为什么不应完整布料
佛教的袈裟为什么不用完整布料做成?...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六章)3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六章)3...佛教的性空无我律
研究一切思想和学说,都要掌握它的基本定律。佛教的基本定律是什么?龙树在《中论》里已有答复:“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学佛者懂得这一道理,即可上...佛教的伟大让我感动
佛教的伟大让我感动 我是生长在苏州外的一个市镇,名叫北桥,五岁时嫡母死,七岁时父亲死,我亲眼看见他们临死的情景,虽都是善终,但死者与生者的悲苦之状早深印在幼稚的脑海中。...佛教日常行事礼仪
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每日各自进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二是修习禅定。学习教理听佛说法,或互相讨论;修习禅定是趺坐,或者经行(经行是...佛教科学论 — 只有佛法才能满
佛教科学论 —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