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主要有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
在南山,不二法门,金玉观音, 慈航普渡园, 如意吉祥园, 南山寺,海上观音等佛家景点都是佛教信仰者必去的景点:
南山不二法门是景区大门景观,为南北朝风格建筑。游客进入此门,便进入了吉祥清静的南山佛教圣地。大门外的“不二”和大门内的“一实”系已故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老先生94岁时书。“一实”是“不二”的对应。
举世闻名的“金玉观音”供奉在金碧辉煌的“得在自在观音阁”里。这尊观世音雕像内镶释迦牟尼舍利子,通身像高3.8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金玉观世音像总价值佑为1.92亿人民币,是一尊具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造像珍品,是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1998年11月27日,金玉观世音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并被录入1999年吉尼斯大全。在2001年金玉观音洒净仪式时,发现观音像体内生出108枚金钢舍利,实乃佛门祥瑞。
“慈航普渡园”中主要景点有观音阁、承露亭、滴水净瓶、耳根圆通石雕、东去西来百米长廊、真趣茶社、嘉言壁、照见壁、三谛桥、紫竹林、放生池等。供奉在观音阁中的“金玉观世音”是海南省的镇岛之宝。慈航普渡园集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和南方园林的精致于一体,巧妙地叠山理水,将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普渡众生的美丽传说,托付于这片青山绿水中,使人们感受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意吉祥园景点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西欧园林为一体,融汇了佛教文化、生态文化,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生共存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景点有南山别院、吉祥经石刻、吉祥钟、十八罗汉、白色亭,俯高凭净、鸽场等。
南山寺位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法师,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敬造工程因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像体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座下为金刚台,金刚台内是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圆通宝殿。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0000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景区。
南山与观音,因缘殊胜。观音菩萨有十二心愿,其第二愿就是“愿长居南海”,故称南海观世音。南山踞南海之滨,形似巨鳌,古称鳌山,有观音坐骑之相。琼州历来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观音菩萨在此寻声救苦,普渡众生之功德,童叟可颂。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为观音闻声救难时担土跌落而成。
新世纪中国佛教将不断排除种种干扰,迎接方方面面的挑战,真正实现太虚大师、赵朴初会长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之理想,使中国佛教真正成为化世导俗、爱国利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可缺乏的助缘,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性宗教。
“人间佛教”本来是佛教题中应有之义。六祖慧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诞生于世,就是为人生解脱这一大事因缘而来的。离开“人生”,别无佛法;佛法而不当人世间之机,则世间不需要此佛法。佛教修法与持戒的统一,决定了中国佛教就是以人间正行去修集菩萨行的大乘道。因此,说佛法即是人生佛法、人间佛教。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应另标举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之名。然而,由于末法时代信仰佛法的人虽众,而获得真实觉悟、有真实成就者寡,而且现代人往往对佛教有许多误解、曲解,为正本清源计,对“人生”、“人间”加以强调和引导,则不妨标举“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能在新世纪中成为世界性的佛学,非但要住持教理的人能够阐明佛教发达人生的真谛,依之以趣大乘行果,并须在人间行六度、四摄的菩萨道,以尽力推行佛教,利益人间一切事业。
人生佛教,即阐明佛教发达人生的真理,推行佛教利益人生的事业。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寺院提出“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根本宗旨的体现。
新世纪的中国佛教,将以“人间佛教”为特色,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向现代、山林向社区、出家向世间、出世间圆融、分散向多样化的统一转变。实现这四个转变的结果,中国佛教必然入俗化、现代化,进一步世界化。
入俗化,即更切合现代人的机缘。印顺法师认为,新时代佛教有三个倾向,即青年时代、处世时代、集体时代。青年时代,即由老年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了生死”之教,转为青年人容易接受的以“六度”、“四摄”、“四无量心”为中心的“利他为先”之教。处世时代,即由发心厌离五浊之世,转为出世而又入世,从入世法中摄化众生出世,做到出世、入世圆融无碍。集体时代,即既重视个人的修持,更重视佛教团体的有规律的生活,通过互相劝诫、互相慰勉、互相警策,引发真心,用功办道,了脱生死。这三个倾向也就是今后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即致力于培养青年弘法人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发挥佛教团体的优势,契理契机地促进中国佛教的发展。
入俗化不是世俗化、庸俗化。如果佛教世俗化、庸俗化,那就等于取消了佛教。佛教入俗化是使弘扬佛法的内容更通俗易懂,方法更契合世人的心理、习惯,方式更灵活多样。如:通俗易懂、如律如理的白话佛经、生活禅夏令营、清凉歌咏(佛乐)、佛教希望工程、佛教书画、艺术展、居士学修委员会等等。这些既高扬了佛教作为化导人群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的主体品格,又契合现代人的生活之机。
当然,入俗化必然是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产生、发展的。佛教现代化主要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人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样化,而对佛教教义进行现代化的解释。丛林教育学院化、僧团组织系统化、弘法手段多样化,也是佛教现代化的内容。如电脑、空调进入殿堂、禅堂,电子版《大藏经》,用多种语言宣讲佛教教义,出版新型的多种多样的佛教书刊、报纸,创办佛学院、佛教大学,佛教义诊、佛教巡回医疗、佛教慈善事业等。有些人看到僧人开汽车,用上大哥大、空调,大不以为然。实则,佛教固然要继承传统的古佛、清灯、头陀苦行的艰苦奋斗精神,绝对不能丢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规和农禅作风,也不排斥运用现代化的方便来弘法利生。虚云法师身住茅蓬,处处为众生拔苦与乐;妙湛法师在南普陀盖起我国第一流的带空调的禅堂,临终亦念念“勿忘世上苦人多”。需要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奔小康的今天,现代化弘法手段固然是必须的,然而更应该提倡发扬百丈遗风、茅蓬精神!
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必然离不开与世界各国人民、各宗教的友好交往,从而促进佛教的进一步世界化。当年,太虚大师致力于建立世界佛苑、世界佛学院、北平世界佛学苑(华英文系)等组织,虽未获大成就,但他作为中国佛教徒所具有的放眼看世界的敏锐目光和远见卓识,是十分可贵的。中国佛教坚持自立、自主、自尊精神,不受国外宗教组织的操纵与干涉,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须坚持的,同时,中国佛教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佛教、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相互借鉴。因此,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必然离不开与世界上信仰佛教的国家的友好交往,离不开佛教的世界化。佛教的世界化,不仅在于中国佛教的精华能够通过多种文字走向世界,僧人能在五大洲弘扬佛法,而且能与其他重大的宗教派别对话,对解决国际上的重大问题,如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保护生态环境、扶贫济困,消除贫富对立等问题,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世界各民族积极向上的宗教精神也能为中国佛教所汲取、统摄。那时,一个更美好的人间净土、华严世界将会向人们频频招手!(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小月
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