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感应网

五通与六通

发布时间:2019-09-23 09:54:42作者:普门品感应网

“神通”可以是佛弟子自受用,表现生命自在无碍的风姿。但当神通的展现要落实到对象时,就要谨慎小心,即使是佛,也要以正确的智能来现神通。至于佛弟子则是证得阿罗汉具有三明六通的人,才有资格现神通来教化众生,或折服外道。

所谓“五通”是指: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这五通是依修禅定而起的。至于“六通”,则是在前五通外,再加上漏尽通。若只有前五通佛家称为“世俗通”,表示前五通是佛教与外道都能经由禅定而获得的神通。但这前五通不是解脱的主体,因为定力虽可压住烦恼,却无法彻底的根除烦恼,烦恼的根除要靠在禅定中修智能,依四圣谛等法门如实修习─所谓“彼如实知苦圣谛如实知有漏集,如实知有漏尽,如是知趣漏尽道。”,才能切断烦恼超越生死,而得到真正的“心得解脱,得解脱慧。”(长阿含卷十三,1-86c)

因此即使修得五通,并不保证修行就不会退转,因为还有烦恼未被彻底根除,仍有被世间的嗔痴等烦恼牵引,使生命再度堕落的可能性。所以佛家特别强调戒定慧三学依次循序渐修的工夫,所谓“依定发慧,依慧得解脱”。《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中有云:“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正向涅盘”(3-316C),强调首先要具足清净的梵行,然后能开发出神通力,但开发出神通,并不是修行的终极目标,只是修行的过程、阶段,还要继续保持正确的方向目标,而朝向涅盘解脱的境地努力。

有关得到世俗五通,未获漏尽通断烦恼,后来又堕落的故事佛经中有几处记载。例如《增壹阿含经》卷五中记叙:有比丘非常疑惑的问佛说;“佛啊!提婆达多是有大神力,大威势的人,为何您还记他未来会受一劫重罪之苦呢?”佛陀回答道:

“游禅世俗通,至竟无解脱,不造灭尽迹,复还堕地狱。”

由此可见提婆达多虽有大神力,佛陀指出那只是世俗神通,并没有达到漏尽解脱的境地,可悲的是他受到名闻利养的诱惑,因着神通反造大恶。这是怎么说呢?提婆达多是佛的堂弟,当他跟随佛陀出家后,他很羡慕佛陀的某些弟子能行神通,因此他请求佛陀教他神通。但是佛陀从来是不允许弟子专为求神通而学习神通的,因此佛陀就劝提婆达多:“你可以先清净守戒,再勤修定与慧,然后才可以开始修习神通。”

提婆达多知道佛陀不肯教他神通之法,就转向已有神通的大弟子们求教,大家知悉他的心意,却委婉的拒绝了他。最后提婆达多找上他的亲弟弟阿难,阿难那时并没有神通,但他长期跟随在佛陀身旁多闻总持;由于阿难并没有洞悉提婆达多专求神通的心意,就将他所听闻到的神通之法传授给他,提婆达多依法勤加修练之后,得到了世俗的五通。

当他得到世俗五通后,马上就展现神足飞到未生怨太子面前,表演种种神通。又把自己变成小娃娃,投入太子怀中撒娇,太子抱着娃娃形的提婆达多耍弄着,一不留意把自己的口水弄进提婆达多的口中,提婆达多为了讨太子欢心就把口水给吞了下去。从此太子认为提婆达多有大神力,比佛陀要高明多了,于是就每日用丰厚的饮食供养提婆达多。当时正逢干旱之年,比丘乞食很困难,于是立刻有几百个比丘,因为贪于饮食丰厚而跟随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既有了太子的供养又有了跟随的比丘,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骄傲自大,他要求佛陀应由僧团中退位,由他取而代之来作僧团的领导者。而当提婆达多起了世俗的名利之心时,他的神通就在不自觉中悄悄消失了。(2-567b)

此外,《增壹阿含经》卷四十六中,还记载了一位曾得五通却又还俗的象舍利弗比丘的事迹。经中叙述有一次阿难进城乞食,看见已还俗的象舍利弗站在自家门口,两手搭在两个女人肩上。阿难看了心里非常难过,回到精舍就问佛:“为什么如象舍利弗这样有大神力大威德的比丘,竟然还会还俗习欲呢?”,佛告诉阿难:“这是因为象舍利弗并没有证得阿罗汉,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如果是阿罗汉,是绝对不会有出家后还俗的事情发生。不过,阿难!你不要难过。象舍利弗是被他的宿业牵引的缘故才还俗的,这段业缘了后,他会再来出家修道的。”

而象舍利弗在看到阿难后,自己的心中也产生了极大的惭愧心,一个人悄悄去静处独坐。果然在七天之后,象舍利弗来到佛前,恳请佛陀再度让他出家,象舍利弗这次出家之后精进修行,不久就在禅坐中证得了阿罗汉果。

证得阿罗汉的象舍利弗有一次进城乞食时,被外道讽刺的说:“大家看看!这象舍利弗从前自称自己是阿罗汉,却又还俗过着情欲生活;现在居然又再现比丘相,家家乞食一副很庄重的样子,其实他内心是充满情欲的,想利用乞食的机会四处偷窥女人,然后回去独处时再细细回味。”

城中的人民听了这外道的批评,认为也不无道理心中充满疑惑,就成群结伴的来到象舍利弗面前问他:“有没有证到阿罗汉的比丘会再还俗的事情呢?有没有已证到阿罗汉的比丘会因宿业牵引的缘故而犯戒的呢?”象舍利弗回答道;“已证到阿罗汉果的比丘,是绝对不会有这些情况发生的。”众人又问道:“那您为何先前已有大神通证得罗汉果位,却又还俗过着世间情欲的生活?而又为何再度出家了呢?”,象舍利弗先以偈向大众说:

“游于世俗禅,至竟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

然后又告诉大家:“各位当知:我先前不是阿罗汉,我只证得世俗的五通。五通和六通是有差别的,五通是世俗的禅法,并没有得到解脱,还是会受到世间情欲的诱惑而堕落的,唯有得漏尽通证得六通的才是阿罗汉。我先前有五通,还是还俗堕落了,如今再度出家修行,已获六通成为阿罗汉。”(2-796a)

由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前五通是没有任何修道上不退转的保障。相反的因为有了五通,心灵产生庞大的力量,容易支配这世间,炫惑世人,进而得到世间的名闻利养,产生巨大的贡高我慢,反而形成了修习涅盘解脱的障碍。因此得到神通,只是修行的光景,若以此沾沾自喜,向人展示炫耀,或以此求名闻利养,聚集徒众成立门派,都是偏离了正道,往往会堕落成邪道。《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专门求神通,强调神通感应,即是以声色光影求见如来,反而增强了执着与无明,和烦恼的解脱不相应,是行邪道,不可能明白如来空慧的教诲而证入涅盘。

所以《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中另有一个故事记载:当佛从三十三天要回到人间时,佛的四众弟子和许多的民众都赶往他回到人间的地点来迎接佛。这时有一名为莲华色的比丘尼,以她的神通力变成转轮圣王的模样,人群纷纷回避让开,使她得以走在最前第一个见到佛陀。当她现回比丘尼的原形,兴奋的告诉佛陀:“佛啊!我是最先迎接您的弟子。”,佛陀却告诉她:“不!你不是第一个见到我的。第一个见到我的是须菩提,因为他是真正理解我所说的教法的。”-─这时须菩提并没有来迎接佛,仍坐在他住的山中房舍中缝补衣服。因为他已理解到所谓见到如来,并不是见到如来的肉身,而是对如来的教法能有智能的理解,尤其是能深契于空义的教诲,才是真正见到如来。(2-707c)(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

编辑:明蓝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门品全文

  • 普门品注音

  • 普门品讲解

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