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牛羊犬马,世俗犹或怜之,若言爱惜虫蚁,无不笑其愚矣。独不思形有大小,性无大小。若谓大者杀之有罪,小者杀之无罪,则人身虽大,终逊于牛,与其杀牛,不如杀人,而天下之至尊且贵者,无如摩竭大鱼矣(摩竭大鱼,鳞甲内痒,以身揩玻璃山,海水皆赤)。帝君此语,欲人泯乎大小之见,一举足而不敢忘戒杀也。 (发明)牛羊狗马,世上有些人还能怜爱它们,如果说爱惜虫蚁,就没有人不会嘲笑,认为这个人太愚蠢。人们不去想一想,众生的形状有大小,但本性并没有大小。如果说大的杀了就有罪,小的杀了就没有罪,那么人的身体再大,也不能超过牛,与其杀牛,不如杀人,天下最尊贵的就不会超过摩竭大鱼了(摩竭大鱼鳞甲发痒时,身体去擦玻璃山,海水都会变红)。帝君告诫的话,是要消除我们心中对生命有大小不同的看法,劝我们举手投足都不要忘记戒杀。 世人举足动步,无不是罪。即以行路而言,一生误伤物命,不知几千万万矣!曾见沙弥律中,有行步不伤虫蚁咒,甚为简易,宜于每日清晨,未下床时,先默念佛号数声,祝曰:“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误伤时,愿汝即时生净土。”随持咒七遍,咒曰:“俺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诃。”持过七遍,然后投足于地,则无误伤之患。按此咒,不问智愚,人人可诵,子弟六七岁时,即宜教之,习惯,则仁慈之念。自幼培植。未始非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之助也! 世人举足动步无不是罪,就以走路来说,一生误伤的生命不知道有几千万亿了。曾经看见沙弥律中有一个走路不伤虫蚁的咒子,非常简单,应该在每天清晨没有下床以前,先念佛号数声,祈祷说:“从朝寅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误伤时,愿汝即时生净土。”然后念咒七遍,咒语是:“俺地利日利娑婆诃。”念过七遍后,再在地上走路,就不用有误伤的担心了。这个咒子,不管智愚,人人可念,小孩六七岁时,就应当教给他念,念成习惯,那么仁慈的品德从小就得到了培植。这难道不是黎明即起、孜孜为善的补助吗? 下附征事(一条) 忍饥护虫《法句喻经》 佛在祇园说法,有新学二比丘,从罗阅祇国来。道路辽远,又值亢旱,渴乏欲死。偶见地穴中,有升余水,中多细虫,不可取饮。一人:“且当饮之,救得我身,然后见佛。”一人曰:“既破佛戒,即见何益?”遂忍渴而死,其神即生忉利天,自识宿命,手持香花,来供养佛。其饮水者,经日乃至,泣告其苦。佛言:“我久知之。”因指天人示之曰:“此即与汝同来者,今先至矣。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 佛在祇园说法时,有初学佛的二位比丘,从罗阅祇国来见佛。道路遥远,又正碰上发旱,途中干渴,快要死了。忽然看见一个地洞里有一升多水,水中生了很多小虫,不能喝下。其中一个说:“暂且先渴下它,救活我的身体,才能见佛。”另一个说:“既然破了佛戒,就是见了佛又还有什么利益呢?”他就忍住干渴,终于死了,神识生到了忉利天,自己知道自己的前世,就手持香花,来供养佛。那个饮水的,过了几天才到,向佛哭诉一路的艰苦。佛说:“我早就知道了。”就指着天人对他说:“他就是和你同来见我的人,但已比你先到了。不守我的戒,虽然见到了我,实际上是没有见到我啊!” (按)佛制空缸甏之类,宜覆不宜仰。何以故?诚恐仰之而积水生虫,且因用之而弃水杀虫也。盖夏秋之间,地上苟有积雨,过一两日,未有不出虫者,所出之虫,无有不干死者。故开通阴沟,使家中不积水。不以沟内泥水,灌溉花木。新受雨水,必先投炽炭于内。不以鱼肉之骨,及腥膻之物,狼藉在地,以致引诱群蚁,被人践踏。皆所以预杜杀机也。 (按)佛规定空缸空瓮这些东西,应当覆盖在地,不能口子向上。为什么呢?因为口子向上,就会积下雨水生虫,一使用就会倒水杀虫。在夏秋之间,地上一有积雨,过一两天,就会生出小虫来,生出的这些虫,没有不干死的。所以还要开通阴沟,使家中不积水。不用沟里的泥水,灌溉花木。刚刚落雨所积的雨水,一定用红炭投进去,把它弄干。不把鱼肉骨头和腥膻的东西,乱丢在地,这样会引诱蚂蚁,被人踩死。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提前杜绝杀机。
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