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塔,在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因没塔棚木梯,游人走进塔去,却登不上塔顶,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传说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烧掉了。
相传在很早以前,寺中和尚们住在一起,种菜、煮饭等事情都分工明确,那个最小的和尚专门负责清扫塔房,他每天把那儿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一天,小和尚正在扫地时,突然感到自己的两只脚慢慢离开了地面升到了空中,然后又徐徐落到地上。以后,他每次去塔房清扫都要升空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心花怒放,以为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为得到西天古佛超度的出家人。因此,他每次腾空时都双手合十,低首敛眉,默默感谢佛祖的恩典。当小和尚快升到最高一层塔棚的时候,他心想:我从小进寺,师父待我最好。现在我比他先升天,应当跟他说一声啊。于是找到师父把情况告诉了他。老和尚一听,觉得挺蹊跷,便说:“你在这儿升一下给我看看。”小和尚在师父面前又振臂又踮脚的,可就怎么也飞不起来,他只好说:“这儿不行。您若不信,明早跟我到塔房去看看好啦。”老和尚更觉奇怪,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塔房,不一会儿,果然见小和尚两脚慢慢离地,身体越升越高。小和尚开心得大叫:“师傅,快看!”老和尚却没吭声,只是留神四处观察。当小和尚就快升到最高一层时,老和尚顺眼一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塔棚口上,一条巨蟒正张开血盆大口,把小和尚往肚子里吸呢!他大喝一声:“黑蟒!”黑蟒受惊,一下子缩了头,小和尚“扑通”一声落在了地上。老和尚把吓瘫的小和尚往肩上一扛,背出塔房,回身急忙把塔门锁上。老和尚招来众和尚,把情况一说明,当下一合计,决定用火烧来除掉巨蟒以绝后患。大伙说干就干,不到半天工夫就到山里砍了许多柴来。他们打开塔门把柴火堆得老高,熊熊大火烧死了黑蟒,也烧掉了塔棚和木梯,从此嵩岳寺中便只剩下一座没有塔棚和木梯的空塔了。
嵩岳寺塔的建筑设计艺术,堪称“古塔一绝”。嵩岳寺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砖塔的鼻祖。为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砖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构成,高约40米。基台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85厘米,宽160厘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南道,与基台同高。
基台以上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各边长为281厘米,四向有门。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础。除壁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呈单层方塔状,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龛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块。龛有券门,龛室内平面呈长方形。龛内外,有彩画痕迹。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一蹲狮,全塔共雕16个狮子,有立有卧,正侧各异,造型雄健。
塔身之上,是15层叠涩檐,每两檐间相距很近,故称密檐。檐间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门与棂窗,除几个小门是真的外,绝大多数是雕饰的假门和假窗。密檐之上,即为塔刹,自上向下由宝珠、七重和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高约3.5米。全塔外部,原来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内空,由四面券门可至。塔室上层以叠涩内檐分为10层,最下一层内壁仍作十二边形,二层以上,则通改为八角形。这种富于创造与变化的做法,表现出我国人民的高度建筑才能。嵩岳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多边砖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阳,衬以绿树红墙,巍峨壮丽,煞是好看。
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