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
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道,是故善知识难遭难遇,要能与佛菩萨相逢,因而得闻佛法,实在不易,必须累生累劫于三宝门中,广植无量福田,勤修三宝事,方能得遇佛菩萨出世,乃至听闻正法。
业障深重,知见不正,三毒炽盛,欲见佛闻法,难上加难,佛经称之为八难处,就是说,要亲近如来正法,由于自己业障太重或知见差,始终难与三宝真理相应,八难就是:地狱、饿鬼、畜牲、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
地狱、饿鬼、畜生三难
地狱、饿鬼、畜生三难属于三恶道,因为业障太重,很难见佛闻法,甚至佛法呈现在三恶道面前,指导它,劝化它,它亦无动于衷,如隔千里,甚可怜悯!
北俱卢洲难
须弥山四周有四个大洲,东为东胜身洲,南叫南赡部洲,西叫西牛贺洲,北为北俱卢洲。
北俱卢洲所感的果报,远胜东西南三洲,北俱卢洲其状方正,此洲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衣食自然,为著乐故,不受教化,是故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因此列为八难之一。
无想天难
又称长寿天,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就是色界第四禅天的无想天。言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外道修行,多生此处,障于见佛闻法,不能了生脱死,故称无想天难。
盲聋喑哑难
此等人虽生中国,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虽说法亦不能闻,故名盲聋喑哑难。
世智辩聪难
世人使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毁谤佛法;邪智聪利者,自高自傲,不易低声下气,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舍本逐末,背觉合尘,故名世智辩聪难。
佛前佛后难
佛出现于世,为人天导师,令诸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有缘者乃得值遇,因而一一得度,超越生死;若生在佛前佛后者,由业重缘薄,既不得见佛,亦不得闻法,重重障碍,遇佛甚为艰难,故名佛前佛后难。
也就是说,我出生之时,佛早已入涅槃,无法见佛闻法,名为佛前难;我命终之后,佛出世人间,大转法轮,广度无量众生,我却不在人间,无法见佛闻法,名为佛后难。
业力不思议,愿力也不思议
我们造作何业必感召何等果报!以上八难之处皆由凡夫无明造业所感召的不如意处,一切的一切,皆自作自受,别人顶替不得,是名业力果报平等。
业力能障圣道,深能入大海,业力如枭雄如枷锁,业力如洪流,业不能腐蚀法身慧命,从无始劫来,众生与无明为友,不能亲近三宝,不能以三宝明灯圆照无明,是故因无明起不觉,因不觉而起染污之业用,随业漂流,如是沉沦三界,终无止息。
业力虽如洪流如枭雄,是无明的流露,能障圣道,但愿力也不可思议,学佛者对三宝的肯定之后,具足信心,终无退堕,以勇猛坚强的愿力,支持自己的菩提心,令菩提心圆成信愿、慈悲、智慧。
业力由无明不觉之用,愿力为真如之用,无始劫来,真如与无明和合为不一不异;业力是由无明不觉所用,而愿力为真如之用,真如与无明两者互为相薰;真如薰习无明,可转无明为真如,普令圆证自性;无明薰习真如,可转真如为无明之用,因而流转生死;然而真如虽处流转生死,终无变异,故名不可思议,犹如摩尼珠,本具光明,虽有尘垢所染,若弃除尘垢,复本光明,光明毫无亏损;真如本具之光明,受无始无明所依附,因觉无明,真如本具之光明自然呈现。
真如历劫不衰,始终一如,虽处六道,未曾有减;若处四圣,亦未有增。是故,真如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真如在圣者心中,永远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正见无明,本体无有自性,空幻不实,不生不灭,无念无住,了不可得,那么无明何尝是无明,不觉何尝是不觉,无明不觉与真如乃迷悟染净之差别,更无有异。
无明当下觉,无明是真如;真如不觉,真如是无明。无明与真如不一不异,迷悟染净有异故。
学佛者,能正念诸法实相、空有不二、色心不二、中道义谛,那么起心动念、行住坐卧、搬柴运水、施为动作,何尝不是真如之用!念念无染,即念念菩提,念念觉悟,头头是道,何尝不是佛法!一举一动,无非菩提之华;来来去去,无非无生法忍;于六尘境界,不即不离,如如不动;一切时一切处,触目无生,处处菩提,时时是道。
道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得、不可住、无法捉摸,但道又何尝远离你呢?道就在你左右、一分一秒、从未间断,也从未远离。是你迷了道,不明道、不悟道、不证道,只怪自己不了道,不是道迷了你,道一切时一切处,皆呈现在我们眼前。
道之所以道,本不可言宣,非语言文字所能传述,道本非迷非悟、非空非色、非心非境、非长非短、非增非减、非一非异、非苦非乐、非善非恶;道乃远离一切对待法,道无次第,不落言宣文字,当下即是,悟道当下悟,不悟永不悟,不隔毫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悟者自悟,不由他悟,迷者自迷,不由他迷,道若迷,学法无益,是名不可思议。
众生迷了道,整天睁著眼睛说瞎话,不识道的真谛,光天化日说谎话,自欺又欺人,自堕又堕人,自狂又狂人,不得自觉,称为迷妄众生。
以上谈业力由无明不觉所使然,要净化业力,必须正见真如实性,如此才能转业力为愿力,更谈及菩提与道的真谛,道与人不相远离,但人却远离菩提与道的事实,众生实在可悲,欲救不能!
业力
业是吾人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好的思想,好的行为称为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则称恶业。善恶之业所引生的力量称为;业力,善业有生善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心地所起的思想,由思想行为而引发身口意三业,形成三种不同的业,即:善业、恶业、无记业。
善业即良善的行为造作;恶业即恶劣的行为造作;无记业即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的作业。这三种业(身业、语业、意业)的行为,不出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展开三业的活动,根据身语意的造作,分三业之说如下:
一、身业:即身所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即身之恶业;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是身之善业。
二、语业:口所说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恶口、绮语、两舌是口之恶业;若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即是口之善业。
三、意业: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愚痴即是意之恶业;若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即是意之善业。
这是身语意三业所造作引生的作用,有善业与恶业之别,为善称为善业,为恶称为恶业。六道轮回不出身语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可令人堕入十八地狱;亦可令人上升人天;欲证成无上菩提,转凡入圣,亦须依此三业而修证,因修证而超越解脱。
是故世出世间法,不离三业大用,若离三业,世出世间法不得演变,不得由起。身口意三业不离一心,一心能成就三业,上升与堕落不离一心,三界六道皆为一心作: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接著将身语意三业大用,配合十善业与十恶业,现简述如下:
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业);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语四业);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意三业)。
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身三业);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语四业);贪欲、嗔恚、愚痴(意三业)。
业有凡圣之别,凡夫造作之业,是染污不净,是烦恼之因,是轮回的因素,是痛苦黑暗的条件,尔后感召的果报,就有种种不如意,污垢不净之果,无量无边的缺陷就酝酿在业果中而呈现;修道者以无烦恼的作业进修,以不染污之因体证诸法空相,不沾染尘欲,因而感召清净无染的果报,于是业的种类有:漏业、无漏业、非漏非无漏业三种。
一、漏业
凡夫无明不觉,心地染欲生尘,有烦恼的作业,即召感分段生死的果报,如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沉溺三界之业,是名漏业。
二、无漏业
无漏业就是二乘人的作业,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以无烦恼的业因,证悟诸法空性,破我执证入涅槃之境,可召感方便有余土的果报,是故名无漏业。
三、非漏非无漏业
非漏非无漏业,就是登地以上的菩萨,已证悟法身次第,渐破无明,与中道义谛相应,菩萨有此作业,可召感实报庄严土的果报,是名非漏非无漏业。
业的种类层次很多,有依世间法而论业,有依出世间法而论业,但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总不出我们这颗心,这颗心能证悟四圣,也能堕落六道,四圣与六道不离一心,所谓一心十法界正是。现介绍罪业、福业、不动业,供诸位参考:
一、罪业
罪业就是造作一切罪恶之业,造了罪恶之业,将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 受苦,罪业的层次又有轻重的差别,感召的果报也同样有差别。
二、福业
福业就是福德之业,造了福德之业,将来就会召感人天的福报,享受世上的福乐。福德之业与诸法空性相应,即能召感四圣解脱之福乐。
三、不动业
不动业就如修四禅定,将来会生到色界天,若修四无色定,将来就生到无色界天去,在无色界天中,享受禅定之乐,不为外境所动,故名不动业。若能定破时空,了知起心动念当下无自性,空幻不实,本无生灭,即能证悟四圣涅槃大乐。
佛法肯定造作何因!必召感何果!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因果的事实,诸天神无法动摇因果的展现,诸佛菩萨也不能左右因果的轨道,因果是世间的实相,因果是每个人自作自受的展现。
有造因即有果,无造因即无果,因果是平等,是有轨道的,在因果之下,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安乐,没有你争我夺恐怖事件所笼罩,始终是安详和谐的。
今生所造之业,有时是今生报、有时是来生报,早报晚报而已!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若到总要报应之时,逃亦逃不 了,何以故?因为业是随著人而来来往往的,推也推不掉,拒也拒不得,烧也烧不得;业又是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摸,但是业总是不可思议的存在,大藏经对业有云:‘幸亏业是无形无相,若有形有相,堆积如须弥山。’
业就是无明不觉心动,因而起心造作之义。业永远是随著我们的心,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分分秒秒,何以故?因为心造业,业由心生,心即是业,业即是心,心与业不一不异。
我们若造作一切恶业,纵然有神通能到天上,业力也随著跟到云霄宝殿;若直冲到海底,业力也随著跟到水晶宫;若跑到地府,业力也随著跟到阎罗殿;任凭你有本事,躲到天边海角,业力也随著跟到天边海角。
造作恶业的人,三界六道无匿迹藏身之处,大千世界没有方寸之地可容身,何以故?心造业,业由心生,心即是业,业即是心,心业不二故。因此说,匿迹藏身不得,大千方寸容身不得,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也。
依此为例,下面引录俱舍论所阐明的二业:
俱舍论?二业:一、引业。二、满业。
一、引业
引业是由宿世善业引发,生于人中,则得珍宝丰足,多受快乐;若由宿世恶业引发,生于人中,则感贫穷困乏,受诸苦恼,是名引业。
二、满业
满业是由宿世修一善业,感一生中大富多财,乘此更修众善,辗转生官贵家,乃至圆满究竟善果,是名满业;若由宿世造一恶业,感一生贫穷苦恼,乘此更造众恶,辗转生贫穷家,乃至圆满极恶之果,是名满业。
综合上面所说,业由身口意所造作,业的因种有千差万别,所得到的果报也同样千差万别,为善得善果,为恶得恶果,为无记业,有无记业之果;造业之后,有现生报、有后生报、有来生报。
起心动念,若有染污,与空性不相应,即不清净、不光明、污浊黑暗、沉沦尘劫,称之不净之业。业与诸法空性相应,不沾染五欲六尘,即光明自在,清净无染、永超生死、出三界狱,称之为清净之业。
诸佛起心动念,为化导一切有情,心地毫无染境生心,于三业大用中,与真如相应,清净自在,称之为三业妙用;六道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沾尘染欲,于三业中,不能与真如相应,念念不净,处处有染,三业不得自在,随业牵制,浪迹天涯,称之为三业不净。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历程中,要能善观一切善恶之业,当体空性,乃至起心动念,念念无性、法法皆空,能念之心是空性,所念之境亦空性,能念所念双亡,毕竟不生,当下破了我法二执,即可证入涅槃。
破我法二执,观色即空,则能起大智,是自度功夫,是转凡入圣的的关键所在;然后观空即色,则能起大悲,是利他的境界,我们学佛的宗旨,就在于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中完成无上佛道。
业障深重者,不要心生恐惧,也不要心寒,更不要畏怯,修学佛法者尚未证悟的话,谁都不敢保证他没有业障,业障现前与未现前,是个未知数,无量劫所造作的业实在太多了,我们一时生活在幸福的环境,或如意之处,或高官显耀的贵族,或大富大贵家境,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要太自傲、太自满、心生贡高我慢,何以故?因为这只不过是过去劫中,所种的善因现前而已!福报是可尽的,福业是可了的,一切顺境如意之事是有限的,因为毕竟是有为生灭法、无常法、短暂法、缘生缘灭法。
是故,修学佛道者,切切不能有高傲的心理,更不得抱著侥幸的心理,以为今生此世可得永恒高官显耀、或大富大贵、或永远享有福报,这些心理意识是大错特错的,这话如何说呢?因为福业毕竟可尽,福报是可享完的,那么福报一旦享尽,情况又是如何呢?那些恶业就会接踵而至,感召一切逆境和一切不如意之事,或贫穷、或轻贱、或残废不堪、或狼狈潦倒、处处逼困,像这些下场,就是业障现前的果报。
佛门弟子应有如是正确的共识,世间本共业所成,世局动乱不安,处处危机,战争一触即发,今日似乎安宁,明日却来一场不可思议的突变,防也防不住,阻也阻不得,一切皆无常,无常也由世间众生共业所使然,世间自古以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居多,俗语有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如佛家所说,;世间万般皆无常,一切皆随业力而漂流。
放眼看天下,今日世界,上至国王,国王有兴有衰之际,有时下场惨不忍睹,一夜之间,光景突变,面目全非;文武百官参与从政,知见或利害关系,彼此互相明争暗斗,互相残杀,一夜之间,全家被杀光,政客往往多数不能顾及情理法,易受时势所逼,身不由己,为名为利为权的大前提之下,有时因果不顾,道德不怕,善良的一面不见,这时因果怕他,道德寒心,这种情况,中外古今可见可闻!
时下的社会,有些富者变贫者,贫者变富者;贵人变贱人,贱人变贵人;国王变乞士,乞士变国王;福变祸,祸变福,这一连串的变迁,无常的演化,就是众生善业与恶业的转变,时而大亨、时而穷人、时而贵人、时而贱人,这就是善业与恶业现前,现善业即大富大贵,现恶业即贫贱不如意,是故世间的真相,本是如此,平等平等!
我们若能正见善业与恶业现前,前后次第不定,现善即善报,现恶即恶报,乃至因果重重无尽循环,反而对修行更有信心,因为种何因就得何果,这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善与恶不离心,心能造善或造恶,换句话说,善恶不离心,心不离善恶,心与善与恶是一体的两面说,心能主宰善与恶,这样一来,心是自己的,可以自己作主,可向断恶行善前进,可与般若空性相应,累积无量善因,断尽一切恶因,日益渐增,无明惑顿破,菩提之花,朵朵盛开,究竟圆满佛道。
业障不必怕,业障是因果的现前,有它的前因后果,有来龙去脉可循,造作何因,必得何果!所以在业障现前的时候,身为学道者,倒不必畏惧因果现前,应鼓起勇气,面对浮现的业障,要心甘情愿的偿债。
过去生中乃至今生,有欠别人感情债、生命债、财产债、侮辱债、欺诈债、贡高我慢债、欺软怕硬债,一一皆要欢喜的,理所当然的,不得懊悔的还债,秉持因果的正见来还债,遵守道德来还债。
若能对业障现前依此共识,心则能入道,安详自得,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何以故?此人与佛法相应,安住于诸法实相,永无畏怯退缩故。
学佛的可贵是当下能肯定因果的事实,能与十方诸佛相呼应,与诸大菩萨共鸣,与如来正法紧密相接连,平等不二,正等无异。
业障现前之际,能如理如法处断为佳,若无法如法处断,构成定业,转不得,扭转不成,此时此刻,心中应提起正念,正观因果现前,欢喜心接受业障的报应,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置身让因果宰割与刮分,宰割多少算多少,刮分多少算多少,剩余的就是我的,如是肯定与承担,当下入道。
被宰割与刮分之际,心中绝对不可有嗔恨心,懊悔心,不甘愿之心,反而应生欢喜心还债,感谢对方有因缘让自己偿还欠对方的债,债若还完,一切没有债的压力与负担,岂不是;无债一身轻吗?有债还债,理所当然,更无异论。
诸佛菩萨,乃至证得果位的圣人,也还是有因果现前的时候,因果是不可抹煞的,在圣在凡,因果宛然存在。如佛陀无量劫前,在因地之时,当小孩因不懂事,以小木棍在鱼头上打了三下,凭此敲三下的因,当下因果已定,结果小孩转世无量劫,这敲三下的因,尚未磨灭,直到佛陀成就佛道之后,敲三下的果报才现前,这么一现前,使佛陀的头连痛三天,才逐渐恢复正常。
又如佛陀神通第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已证菩提的大阿罗汉,依然要受因果报应。
目犍连往昔无量劫前,在因地时欲取蜂蜜,曾用火烧死一窝蜂,为贪口欲,活生生的烧死了一窝的蜜蜂,种下灾祸丧身的果报,经过漫长投胎转世,这烧死蜜蜂的果报依然存在,并不因投胎转世后而消失果报。
经过无量劫之后,投生在佛陀的时代,跟佛出家,听闻正法,不久证得阿罗汉。
有一日,他要到别处宏法,必须路经山谷,高山险峻,在山顶上有许多外道欲暗算目犍连,四面埋伏,笼罩著一片恐怖的杀机,这时很多目犍连要好的同参道友,皆苦劝他不要去弘法利生,现在外道逼迫欲杀害,暂时避开一阵子。
目犍连开口道:‘因果不昧,通于世间法,更通于出世间法,我自知此趟而去,必会遭受外道暗算,我坚决要去弘扬如来正法,如此而去是名报佛恩。’
同道开口言:‘目犍连尊者啊!你何苦来哉,你是佛陀的大弟子,你可以躲避因果的报应,免受一切灾难,如此可保汝命啊!’
目犍连道:‘诸位同参道友们!正因为我是佛陀的大弟子,我才肯定的下此决心,以身作则,欠债总是要还债的,因果是平等的,我示现因果报应的事实,我目前的心境,很安详、很清凉、很自在,无挂无碍,很感激同道们对我一番的盛意,我皆一一接受。’
同道又挽留道:‘目犍连尊者啊!请留步,请住世,请大转法-轮,普度一切众生吧!’
目犍连最后道:‘十方三世诸佛所说之因缘果报,丝毫不差,不得违避,因果是世间流转的真相,违反不得,避得一时,却无法避得累生累劫,今生不报,后生报,后生不报,来生报,因果现前迟早终有报。
逃避因果报应是反因果没有理性的,我如是抉择,并非一朝一夕的思考而决定的,乃顺从诸佛正法而为,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我就把身口意三业融注在正法中,心地永远是和谐的、安详的、宁静的、涅槃的。同道们!时候不早了,我欲启程,继续宣扬圣法,将如来圣法,传遍大千世界,终无止息!’
就这样,目犍连尊者安住正法,心地如如不动,不被同参道友三言两语所惑动,话一说完继续踏向菩萨道,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逐渐与祇园精舍有了距离。
这是目犍连示现在人间最后的惜别,同参道友们的相处,友情浓厚,说是友情似无情,说是无情似友情,同道们都有默契,有见于此者,莫不依依不舍的相送。越走越远,形影就慢慢消失无踪了。
目犍连挥别了同道之后,不久走近山谷之下突然听到山顶上有大石头掉下来的响声,目犍连头往上一看,这一下子不得了啦!只见山顶悬崖有无数的大石头,往他的身体处坠落,又见到许许多多的外道行者,形影若隐若现。
目犍连心里明白,这一场浩劫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该来的总是会来,我不应该逃避因果的现前,以我的神通力是可避开的,但避得一时,却不得避开尽未来际,我无量劫前,曾经烧毁无数的蜜蜂,那些蜜蜂就是现在的这群外道,因果平等,死而无憾!
心想到此,一刹那间,乱石轰轰之声,当下击毙目犍连的报身,粉身碎骨,遗骸惨不忍睹,外道看见目犍连惨死之状,数年不敢从此路经过,怕目犍连又活过 来,外道也知道目犍连是大圣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是神通第一的大弟子,想到这里,他们内心总是有遗悸,恐惧寒心哩!
一代圣僧,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就于此永别人世,他的慈悲、他的愿力、他的神通、他的智慧,是永远垂留人世间 的,他度化众生的精神,是每一位佛门弟子,心目中至为崇敬的典型风范,更是不可磨灭乃至忘怀的伟哉圣僧。
业障的现前,是不分凡夫或圣人,一律平等受报,凡夫无始劫来造作一切善恶业,时机一旦成熟,必遭果报;圣人于无量劫之前,在凡夫地之时,亦曾经有造作一切善恶之业,机缘成熟,当然果报也同样会现前的。
凡夫与圣人同样受一切果报,心境感受不同,有何不同呢?我们要有正确的共识,那就是凡夫本身对因果不能正见,甚至抹煞因果,但又天天生活 在因果的点滴中,生活就是因果,因果就是生活,却不识因果,上上下下皆因果,始终不得自觉,不能了知因果的来龙去脉,于是,等到因果报应的时候,对前因后 果无知,迷惑颠倒,懊悔无奈。
紧接著就开始怨天尤人,怪父母兄弟姐妹,怪社会国家,怪天下一切人,心理闹情绪,无法平衡,或者怪自己命运不好,怪自己生在不是该生的时代,乃至处处 说自己倒楣,自己不幸,一切的一切都怪罪别人身上,或不满现状,这一连串的心理意识,就是凡夫众生的本色,毕竟,凡夫对因缘果报不能正见所致。
由此可知,凡夫接受一切果报,是不能自在的,是迷惑颠倒的,是痛苦的,是怨天尤人的。乃至谤无因果,抹煞因果,这是凡夫受一切果报之时,心境的感受。
圣人接受一切果报之际,内心始终如如不动,自在无恙,安详宁静,光明自得,解脱涅槃,何以故?因为圣者了知一切不如意之事也好,喜悦 欢心之事也好,一一皆为因果的展现,又能正见顺逆之境,无非缘起缘灭,诸法所生皆无自性,空幻不可得,于是,心地不执著一切诸法,当下本性如如不动,自性 解脱。
总而言之,因缘果报是通于凡夫与圣人的,但凡夫与圣人同受果报,;其心境感受有差别,凡夫受果报不得自在;痛苦无量,圣人果受果报,心地能自在光明,解脱涅槃。
业力是不可思议的,我们造作何因!必定召感何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因果绝对不会错乱,有条有理,有秩序伦次,因果一旦报应,业 障现前,从未混淆凌乱的,所以,我们尽可放心,不要怕因果报应报错了人,因而恐惧懔懔,日夜不安,有关这点,大家可以尽管放心,不用忧虑愁感,因为因果是 有规律性的,是正常的运作,绝对不会脱离轨道,致使因果错乱,人心惶惶。
因果报应有近报与远报,近报就是造作善恶之因,在近日内,或今生即可感召果报。若造善恶之因,今生因缘未成熟,必待因缘相会才得感召果报,有时候是未来生而感报,是名远报。
因果报应的成熟,如同凶手杀人,当下被警民捉到,即判刑坐牢;如此一来,杀人是因,被捉到是缘的和合,判刑坐牢是果报,有因有缘才能产生报应的条件。
若凶手杀人,一时逃脱,警民无法捉到,消遥法网,如是一年十年,乃至一生终不得捉到,像这些一时无法捉到的实例,不是意味没有因果的存在,而是因果未成熟而已!因缘成熟,何尝不报呢?佛法称之为远报。
当凶手行凶之际,凶手的杀意,或恶毒之心一发动,当下杀意或恶心已在自心播种了,虽然能逃得法网一时,却无法逃避过一生,更无法逃得过未来际,乃至无 法逃过自己的良心,何以故?因为种下杀因,必定召感果之报。已构成杀因,此因种下杀因,必定召感杀果之报。已构成杀因,此因种在心中保存好好的,心如仓库 一般,能储藏一切善恶种子,不论时间长短如何,因缘一旦成熟,自然感应果报。
什么叫;业力?;业乃行为,是人的起心动念,这种;动念、;行为,能藉过去所造作的;因,而感召现在的;果报,透过此;因与;果的实践过程,即是业力的展现。
;业,简单地说,即是;行为与;动念。而宇宙星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及大千世界,都是由众生不断造业,历经长时期的;空间与;时间所形成的坚固;果报。
即以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来说,众生所感的业力,不仅是人,还包括了;六道众生(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共同感召的。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不仅有别于其他宗教,也与学术单位的天文学、生物学、太空 科学等立论不同。
共业和不共业
依佛法观点,业,可分共业和不共业两种。
所谓共业:就是宇宙世界一切众生,行为造作共同的累积。宇宙世界有宇宙世界的共业;地球有地球的共业;国家也有国家的共业,由此推之,每一省、县、市、镇、乡等,均有其不同的共业。
缘此,世界若发生战争,也是它共同的业力使然,乃双方共业争执所致,并非系于一两个人的决意,而是许多客观因素,长期累积而爆发,这些不同的因素,即是由双方众生之;共业所孕育而成。
举例来说,一辆游览车,突然坠落万丈深渊的谷底,车内游客全亡,车上罹难者之所以在共同时间,同一地点,失去生命,也是这些人过去的;共业所造成。
;不共业又叫;别业,虽然共同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可是在这共同空间内生活者,每个人有他个别的业力,故称;别业。譬如上述肇祸的游览车,若车内有人只受伤而未死亡,甚至有人完全未受伤,这些幸存者,毫无参与死亡共业的果报,吾人称之为;不共业。
并不是说车内幸存者,是;天公仔子,而是说,虽共同身受坠入万丈深坑之果报,对;地落行为来说,是;共业,但对未死亡之结果而言,则是;别业,因为事实证明,他并未参与死亡之共业。
简而言之,大家吃一样的白米饭是共业;但是吃白米饭长大,个人之领受不同,有人长得高,有人长得矮,有人长得胖,有人却长得瘦,这些高、矮、肥、瘦的不同结果,即是;别业。
以此类推,天下所有万物万事,皆由共业与不共业所形成,而这些共业与不共业,也必然要经过成、住、坏、空之迁流演变,构成一连串的因缘果报。这样的解说如能领悟并了知一切因缘果报,当下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名觉者,大觉者,与佛菩萨无异。
因为既知业力使然,又不被外在境界所迷惑,了知一切万象幻化无常,无所挂碍,也无所忧虑,在您对;共业与;不共业的强烈认知下,天下事那有不能解决的呢?
有一种人常因自己的面貌不如己意就怪罪父母。其实何怪之有?在佛法来讲,这是业力的关系,自己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就遗传学观之,人的外貌与长相,父母仅是;助缘而已!科学证明;龙生龙,凤生凤的古老传说并不可靠;以 ;智商来说,具博士学位的儿子,在学校念书时,不一定都是成绩优秀者。许多个案显示,在各级学校,班上的前三名,大部份是认识不了几个字的农夫之子弟。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方面去认定一个人,在学校功课好不好,完全归属于过去世的业力;后天;教育环境及个人用功程度,是;助缘的重要因素。而从佛法角度观之,不管;助缘或;逆增上缘,都是业力的表现。
扼要言之,您的长相、黑白、高矮、与您的业力息息相关。
有人说:;奇怪!我怎么不漂亮?身材不修长一点?是不是该去美容?或用什么增高机。假如某人的业障重,不;正本清源从;心忏上著手,纵然旷日费时,花大把钞票去美容,也照样是业障之面孔。因为;美的气质,是修行而得,无法假手人工造作。
反之,若您长得英俊、漂亮、也不必说是父母把您生得如此;成就,而是除部份;遗传因子外,多少与过去世种下的;因有关系。(譬如,有人在佛前插花供佛,或在寺院宏法道场,以花布置,庄严场地,皆可得美貌之报,有一偈语:今世美貌是何因?前世买花供佛前)。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一个人心地坏,面貌一定是呈现出凶恶;心地善良,其面必露吉祥,故;相随;心转,;心能转;相。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因此有人常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为什么一样是人,您、我、他的遭遇,却迥然不同,有人生长在富贵家庭,一帆风顺;有人出身贫户,一生潦倒,不得其志,前途坎坷,这就是随业受报啊!
其实,我们所作所为,一切因缘果报,要当下承担,犯罪行为往往是当事者起心动念,一时贪图名利,蒙蔽智慧,迷迷糊糊地去造业,这种反社会行为,就是受到业力的拘束力,控制力,因此,在共业中的不共业,是个案行为所自作自受的。
再如由父母及子女组成一个共业家庭,然其子女中有一位突然患上癌症,罹病者肉体之痛苦,家人无法代为承担,这是个人受的;不共业。 又如战争,是很可怕的业力行为。参与战争是共业,但在战争中,有死者,有不死者。本来战争之;果是面对死亡,但有人侥幸得以不死,此;不死之果,属于 ;不共业。
譬如有帮派流氓持刀械互斗,你在旁虽未参与,但见人被杀,观看时鼓掌,心中大悦;杀得好,杀得妙!此时在你潜意识中,已种下;随喜助杀的种子,将来因缘会合成熟时,亦会面对过去所造之;随喜助杀之因,而带来果报,我们岂能不慎哉!
或许,上述览车肇事坠崖之例,侥幸未死者,仅受惊吓之报应,也有可能类似此例,即在过去世种下;随喜助杀之业力因种;同样的,在过去世当场械斗杀人致死者,在此辈生命坠入深山断谷,受此业力牵引,而有车祸致死之;果报。
佛法主张;一切由心造。譬如您骂人一句话,即在自己心田播下了恶缘的种子,华严经云: ;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业力可怕不可怕?
业力不可思议,忏悔的力量同样也不可思议。
提供一个修行法门,供诸位共参,即:每日三省吾身,最好每天临睡前,静坐几分钟,并作;业力造作的思惟。对佛法;因果论有所肯定,则您的人生观,将会积极改变,有所转移之后就不会有想不开的事。
所谓;心有千千结,还不是自己的业障在作祟,赶紧下定决心,抱定信心,保持恒心,透过忏悔,烦恼转菩提,心地即能得大清凉,得大自在,;普贤行愿品有偈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大家由此发心并付诸实践,道业自成。
;业,又分为;定业与;不定业。
定业就是众生所为,已经定型,成了事实,不可转变,然其所受之;果报亦成熟现前,换句话说,非死不可。佛陀在经典里曾谈到:;所谓定业者,乃生死苦果之报,构成不可改变之义。
例如,有人胃疾,医生判读癌末,非死不可,是定业。俗话说:;神仙难救无命客。就是说,若一个人患了重病,已构成命终之报,业因所感,那怕神仙有多大的本领,或多广的神通,也救不了此人之命,化险为夷。古人有言:;阎罗注定三更死,决不留人过五更。就是说明业力的因果,是不会错乱,是条条分明的。
因果就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中
现在我们聚在这座庄严的讲堂,也是;因与;果示现,譬如说, 当初选地,建筑师设计蓝图,接著水泥工,铁工,木工,装璜工等配合施工,种种助缘是;因,到最后完成这座庄严大建筑,即是;果。
因此,万事万物都是因果循环。包括您、我、他现在穿的衣服,在座每一位所坐的椅子,脚踏的地板等等都是因果。
不但各位的肉体是因果,甚至起心动念也是因果。;因果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包括走路、吃饭、睡觉等起居作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不离因果。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这绵延不绝,流转不息的因缘果报,是名为迷惑因果。
所以,迷与悟的分界点,在于因果的正见与不正见,认知与不认知,通达与不通达。
凡夫与圣人的差别在;迷与;悟之间。它的转捩点,就在通达此因果之法则否?系在此一念之迷与悟之间。
在因果不会错乱的情形下,绝对没有所谓的:没造恶因,而被抓或被通缉!或者说,通缉有被通缉的前因,坐牢有坐牢的果报。
或许有人会持异议:;报纸怎么会报导冤狱,赔偿的事情发生?
要知道,因果的天秤,并不单单以这一世,或仅存的现在因果,去评断是非,它是自;无始以来,累世就有经历之业因业果,所以今生因果发生突变,与过去无量劫,无量世之前因,有著密切的关系。
以这种;广角镜头来看因果,才能正见因果,遗憾的是,身为凡人的我们,无法洞澈过去,以致世人看到眼前的是是非非,即妄加评断,迷昧因果。甚至有人说:;唉!某某善人,怎么没好报;某某恶人,怎么发财享受富贵?真是昧天理啊这可谓;断章取义,要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曾听人说:;啊!某人真倒楣,无犯;官司,还有;牢狱之灾!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应不致长豆,种豆也不应生瓜,否则不就错乱了因果,颠倒了因果,天下大乱了吗?活在人间岂不惶惶不安?因为错乱的因果随时都会驾凌在我身上。
佛教不相信有;倒楣、;不幸这一回事,事实也不如然,因此,;倒楣有它;倒楣的因果,既然如此;即不叫;倒楣;;不幸有它;不幸的因果,既然有前因后果,即不能说它是;不幸。
有人说:我这么诚实,从不占他人便宜,怎么会被;倒会(按:即民间的互助会、标会)?殊不知,被倒会也有被倒会的因果业力,而且果报之因地,可能在过去好几世前,所造之业因,所以怨亲债主找上门,业力种类繁多,有金钱债、感情债、生命债、嫉妒债、怨恨债、侮辱债等不胜枚举,等到业力成熟时,自然显现。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在念高二时,放学途中常遭同学莫名其妙殴打,挨揍之后,我嗔心一起,自认生平未与人结怨,何以白白挨打,被人欺侮?一时气愤难平,最后中心平气和地自忖:;这是我消业障的时候,我应该感谢他们给我机会。
事过境迁后,并不认为是;倒楣或;不幸之事。因为我这一世之所以挨打,也许过去世与人结过怨,现在因缘会合,果报还自受,自己庆幸挨打事小,生命总能保得住,而且藉此消业障,若始终保持;平常心,生活中的不如意,自能;随遇而安。
各位,您想保持;自在与;安详的心情吗?若然,您且试著以;因果观去待人接物,以德报怨,而不要以牙还牙,假如每件事都以;恨的报复心去伤害对方,这样旧的业障未消前,更增添新的业因,何苦来哉!
;感情债是现代社会最扯不清的业障,不是男人花街柳巷、金屋藏娇;就是女性红杏出墙、逢场作戏,闹出家庭纠纷,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清官难断家务事,大都指男女感情之处理,最不易摆平。
有个男众信徒对他太太不贞,整天愁眉苦脸的说:;假如不是看在小孩念头上,老早就持刀把这一对奸夫淫妇杀了!
我告诉他:;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等到她还清了感情债,自然会回心转意,重归您的怀抱。华严经里一段话:;淫人良家妇女者,来生必得两种果报:一则妻子不贞良。二则绝嗣报。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众生平等,在业力感召下,业力是世间的真相,业力也是天下间本来的面目,每一个人,甚至六道众生,必须受本业所感,随业力所趋,所引。
不定业即——众生所感之业力未定型
既知业力不可思议,然而业力可否转变?答案是肯定的。接著我们来谈;不定业,不定业即是众生所感之业力未定型,在尚未构成果报以前,它可以随其修持而改变。
简易言之:它具有弹性并且是可以变迁的,以佛法的立场而言,业力绝对是可以改变的,若业力是;天经地义而不可改变,则我们;修行是干啥的?
业力不但可以改变和净化,甚至可以解脱,吾人从凡夫慢慢循序渐进,终至菩萨,佛的果位,若非靠业力之解脱,焉有成就?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没有;自然佛,也没有;天生佛。佛之所以成佛,已经彻底净化了业力。
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坏人之所以为坏人,好人之所以为好人,乃是受其个别环境之薰习,受个别业力之感召,导致受个别业障之果报。扼要言之,好人与坏人之别,唯;业力之良窳罢了。
而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也无定性,无自体,因为只要由迷转悟,均有其圆满究竟的一天。
如此看来,谁说业力不可转?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过去,我曾到台东、绿岛等地,向那些职训总队管训的收容人上课,当我说到;天下无绝对的好人,也无绝对的坏人时,有一位听众,立刻拍手叫好说:;师父啊!您讲得好、讲得妙、我们很有同感。
业力可转,但不知如何转的人只有随业受报了。譬如一头牛,也许是它过去世杀人放火,历经轮回,而转世到畜牲道为牛,等受生牛的果报终结时(当牛之业障消尽时),它要投生何道?就随业力牵制了。
我们身为;人,也同样永远不会生生世世是人,天上的;天神,地上的;地神,也不会永远是在;天道的果位,因为六道之业力是缘起缘灭的,上升与堕落是不定业,众生随业轮回,是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凡人之业障未净化前,纵然有神通能飞天遁地,那未净化的业障,也同样会追到云霄宝殿;若业障未净化,任凭你有多大本事,钻到地府,业障也同样会追随你到阎罗殿!
所以,业的本身,当下就是染污心、不清净之心、痛苦心、烦恼心业障带著未证道之前的众生,川流不息,在六道轮回不休不止。
;业是什么?能说具体一点吗?
我举个实例:;有人看到漂亮女人,心就醉茫茫,想入非非,脚就软了,此;心茫脚软就是淫欲之业。见钱财,心就起贪念,手就想去偷,这种贪念就是贪业;倘若看别人比自己更有才华,心里难过痛苦,这就叫嫉妒心之业。
定业已构成果报之事实,定型不改义。但;不定业仍有补救的机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心静如湖水,万事皆开通。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习性,静下来检讨自己,运用佛法智慧透视业力行为,了知业力行为幻化空性,见空性,即当下解脱。
天天念佛号,凭佛陀万德庄严之助力,以静坐悟本性,佛教名词叫;开悟、;明心见性,将来有一天您已解、行并证,开悟本性,谓之;自在。
佛陀示现人间时,;提婆达多处处跟佛陀作对,极力破坏如来正法,那时佛陀也未给予排斥,最后提婆达多受果报,堕入地狱道;但是据佛经记载,提婆达多也是菩萨果位,故意示现在佛陀降生人间后,考验佛陀的菩提道心。由于考验佛陀菩提道念,令速证成无上菩提,提婆达多可说是佛陀的;逆增上缘。
据佛经描述示,在因果业力驱使下,提婆达多虽堕地狱,但其心地功夫,犹处清凉地狱。其本性已解脱,无所染著,与诸法空性相应,虽置身地狱,犹无地狱。
因此,一个人若业力解脱,虽处身在困境,困境阻碍不了本性,本性依然那么清凉、自在、光明,此际在清净自性作用上,能自在自如,随遇而安,此可谓之;自在解脱。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曾云:;弟子们!你们不要相信你们的心,你们的心是会变化的,如同心猿意马,妄想纷飞,等证得阿罗汉果,才可相信你们的心。
这句话是说,等证了阿罗汉果,才可相信你们自己的心。
由是观之,等证了阿罗汉以上果位,则其心性方解脱,已是平等心,不变之心,情绪上的表现,永远如水面之水一样,那么安详,永远不会动怒,不会嫉妒和起烦恼。而未证道的凡夫就不一样了,听到别人毁谤、侮辱,纵然不会;怒目相视,也会起烦恼心,痛苦绵绵。
佛陀告诉我们,外界的喜、怒、讥、骂,均是幻化虚妄的境界,我们不要被意识所骗,这些都是;缘生缘灭的无自性现象。故不要染境生心,不要随境而转,保持清净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所留恋,无所住相。
所以,对;不定业的改造,基本上,从心地下功夫是很重要的,由于每个人的环境、思想、业力之带动,呈现;个别差异,若尚未证果者,依佛法来讲,六道众生都属;不定业的受报者。
六道有别,修心不二。假若各位能从心地法门下功夫,任何时间,空间,任何烦恼,都阻碍不了你的心地,心地自然解脱,这点很重要。
那么,如何;修心呢?各位可试著先;随喜赞叹,要做到随喜赞叹,必先除去嫉妒心。
要做到;别人好就是自己好,自己好即是别人好的境地,是很困难的,更遑论是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若能如此而为,是则名为功德无量!
功利主义社会里,;雪中送炭者少,随喜;锦上添花者,亦非出自坦诚,似乎缺少;欣赏他人成功的胸怀,我们应该修随喜赞叹法门。
譬如有人捐五十万元供建寺基金,有些人不但未随喜赞叹,反而说:;哼!五十万元有什么了不起,假如我有钱,不要说五十万元,壹佰万元都能拿出来。
看到有人成为成功的企业家,或念博士回来,心理不是滋味就说:;哼!这算不了什么!假如我的家境好,受到栽培,我同样出人头地,我只是失栽培而已!我也是人才?
我未出家前,有一位朋友学佛很有造诣,我赞叹他几句, 他听了喜在心上,而我却烦恼很多天,因为我从未赞叹他人,贡高我慢作祟,好像自己的肉少了一大块,好像矮人一截似的,痛苦不得自在。
但是只要你肯破例随喜赞叹他人,第一次,第二次,以后自然会逐渐降伏自己的我慢贡高心和嫉妒心。
要知道,随喜赞叹也有功德啊!以前有位;常不轻菩萨,他看到别人,就心生恭敬,向人顶礼赞叹说:;诸位都是未来佛!我不敢随便轻视您。因此大家都叫他;常不轻视别人的菩萨,简称;常不轻菩萨。
以上谈到;业力不可思议,说明业力是世间真相,世间的本来面目。在此,我要郑重的说:;业力不可思议,愿力更加不可思议。
业力不可思议,愿力更不可思议
;愿力就是持之以恒,有那种道心,清净心推动;即护持自己,发广大精进勇猛之心;也就是世俗所说的;坚固意志,;有愿志竟成,;光明希望之心。
譬如,我发心要成为工程师,就立志奋发向上,愿力永远鞭策自己,朝目标迈进;我要做警官,就参加警官学校的入学考试;立志要做老师的,即意志坚定,在愿力支持中朝师范学院去努力等,都称为;愿力。这种愿力的感召,实在不可思议。
本人来说,我发愿一辈子要当和尚,纵有天下那么多人,来劝告我不要做和尚,我也毫不动容,把持著「愿力坚固,不后悔,将来看到红男绿女,或夫妻成双成对,我也不会羡慕,何况我体认到男女之淫欲感情是生死之根本,六道轮回之大洪流。
佛陀在圆觉经曾提示我们:;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这是生死轮回受到拘束的原动力,情绵绵,意绵绵,藕断丝连,明明已经离婚了,感情债还是还不清,于是乎脚踏两条船,心头乱纷纷,家庭纠纷便不胜其烦,何苦来哉!
当您有愿力之时,就没有业力;有业力之时,就没有愿力,愿力与业力是不能同时并行并进的。
譬如您想修行,一方面要修道,一方面要结交女朋友,试想,这样的修持,能有成就吗?修道者应摒弃一面,把男女感情束之高阁,将世俗的;情升华,净化感情为大慈悲心,化;业力为;愿力,以愿力去净化业力,因而成就无上菩提,是名为幸。
愿力与业力是一体两面的,既然同样是一体,但个人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有所差别的,愿力与业力出自每个人的心地;故未净化以前的愿力是业力,净化之后的业力是为愿力,二者之不同,端在;应用之妙,迷悟之差别,染污与清净之分界,存乎一心。
若有人想剃度出家,必需先把世俗之父母、兄弟、妻女、朋友等感情;净化,我说的;净化不是一刀两断,视同陌生人,如仇敌相待;而是将;亲情转换成;同修莲友之情,升华或普度众生之;众生情,如此可将;业力转变成;愿力,由利己而利他,如是愿力,亦成大慈大悲。
华严经有一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因此,各位选择;业力或;愿力!端视汝心。您要升华,唯汝居心;您想沉沦,也唯汝居心,一切由自己作主,佛菩萨,善知识等是助缘!只有自己能解脱自己口!切记业力会令人堕入生死、痛苦、轮回、不得自在;而愿力可令人上升、净化、解脱、得大自在、永超三界、证大涅槃。
最后,讲一个;公案作结束
宋朝有位高峰妙禅师,他的修持造诣很深,精通三藏经典,解行并证,是位高僧大德。有人问高峰妙禅师:;修行如何修?
禅师提纲契领答道:;莫染污自性,只此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可证成无上菩提,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本来清净的自性心地,不要被五欲六尘所染,即心对境而不生心,如如不动,不沾不染,对境无心,当下解脱自在,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这位问道者,依法修持,勇猛精进,不久开悟,证成菩提。
高峰妙禅师六十多岁时,有一天他入定知道自身行将归寂,就集合全寺住众,随机开示:;弟子们!今天师父郑重宣布,中午十二时,我将离开世间!各位对佛法有不了解的,就赶快发问。
座下弟子,面面相觑,大家认为师父红光满面,步履如飞,怎可能入灭?没人敢发问,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近午时分,高峰妙禅师沐浴,穿上干净的海青,盘坐在垫上,唤其弟子,敲钟鸣鼓,在大殿集合全寺住众。他说:;诸位,我即将入涅槃,诸位对如来圣教有疑问的,赶快发问。
台下的人见禅师并没疾病征兆,身体硬朗,讲话气势如钟,不像要离世的样子,台下无人反应,最后有位弟子起身合掌问:;师父!对如来圣教,我们无疑惑,倒是师父现在身体那么健壮,却说要入灭,这令我们大惑不解!
高峰妙禅师闻言,面不改色,坦然而道:;生死岂可儿戏,佛法不主张显神通,而我一辈子也未曾为你们显神通过,但为证实给各位知道,佛法修证,终可开悟证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让我显现一些雕虫小技的神通吧!接著他问:;世间的死亡有几种型态?
门人回答:;有火灾水灾而死,横卧而死,病死,刀伤死,兽咬而死,坐死,睡死,站立而死,吊死,就死亡姿态来说,能站著自然而死,就很殊胜了。
高峰妙禅师身体尚健,但其心已解脱生死之束缚。因此向大家宣布:;各位从未见识过倒立而死吧!请我的大弟子,捡起地上的小石头抛向空中,在石头未落地前,我就入涅槃,与世永别。
恭敬不如从命,他的大弟子随即捡起石头抛向空中,高峰妙禅师即跃身翻空,下地速度比石头还快,双手按地,头朝下,垂直倒立,刹那间,呼吸停止,与娑婆世间长辞!
然而,人虽入寂,但身体仍倒垂,双手托地,笔直不倒,这样维持了两天两夜。徒弟们用手推其身体,身体犹如钢筋垂立在地上,任凭多少人去推也推不动,抬也抬不起。让要办;后事的弟子们大伤脑筋。
其后有门人在其遗体旁说:;师父啊!请您发慈悲,不要捉弄我们了,这样的;死相,叫我们如何火葬?
但高峰妙禅师还是默然不动。这时,有住众道:;高峰妙禅师有一出家的胞妹,平时他最听其妹的话,我们不妨派人去找他妹妹来劝如何?
众人无奈,只好依计而行。不久,其妹应邀而至,在其身旁嚷著:;哥哥!您生古怪,死也古怪,放下您的古怪,是何等自在!
高峰妙禅师闻言,应声而倒,碰一声,身体平卧。之后突然睁开睛说:;妹妹啊!我这样死不对吗?好吧!既然这样死不对,再重新死一次!就这样,高峰妙禅师再次示寂。
大家想想,生死大事,对已证得果位的修行者来说,他的身心已解脱,是那么逍遥自在,凭其愿力,业力怎能奈何他?生死轮回之事,已无法束缚圣者的身心,因为圣者自性清净,对五欲六尘不沾不染,本性能自在无碍,得大解脱!
高峰禅师自在圆寂的公案,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开悟本性,依佛法修持,莫染污自性,摒弃五欲六尘,不沾不染,对境无心,则每一个人即可当下解脱自在,显现出神通,无障无碍矣!
高峰妙禅师心地之所以那么解脱、自在、逍遥、自如,要来即来,要去即去,生死自如,表现出一代圣僧,开悟证果的功夫与特色,流露出一场神通游戏。
版权所有:普门品感应网